“吳書記,我家的水管沒水了?!薄昂玫?,我馬上聯系物業?!薄巴踔魅?,我曬的衣服被風吹落掉在二樓的雨棚了?!薄昂玫?,我馬上來看看怎么取?!薄瓱o論是來大廳咨詢還是來電話尋求幫助,類似這樣的對話每天發生數十余次,這一幕幕正是池州市貴池區江口街道錦繡苑社區為民辦事大廳的真實寫照。 2018年江口街道劃入主城區街道,轄區內社區多具備“由村轉居”的過渡性和復雜性,交織著各種復雜的經濟利益和社會矛盾,很多社區雖然在組織形態上明確了社區居委會的架構,但實際的社區治理往往困境重重。因此,探索適用于村轉居社區的治理模式和路徑成為重要的實踐議題和理論議題。 錦繡苑社區有效整合轄區資源,依托共駐共建、“雙崗雙爭”、網格化管理等載體,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協商議事,為居民解決問題,構建起黨支部、網格、駐社單位、業委會、物業公司“五位一體”的基層治理體系。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文明城市共創、惠民政策宣講、關愛弱勢群體、社會安全教育等活動80余場次,協調解決扶貧幫困、疏通下水、矛盾糾紛調解等民生問題92件次,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有效銜接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錦繡苑小區廣場中央有五棵老古樹,以前有一些居民會在古樹下許下自己的心愿,期待能實現。如今,在錦繡苑社區黨總支牽頭下,通過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就在這綠蔭樹下成立了紅管家,建立了居民鄰里議事點,還在廣場中央建立了代表新風尚的百姓大舞臺,讓居民從實際中去感觸、從行動上來參與,真正幫助居民來實現他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望。 最近,在廣場大樹底下居民鄰里議事點,一場議事會正在激烈而又坦誠的氣氛中進行,專題解決錦繡苑小區部分樓棟居民反映小區幼兒園上課音響噪音大影響休息問題,小區業委會代表、幼兒園負責人、物業負責人、小區黨支部代表均來到現場,幫助居民協調解決遇到的難題。 據小區黨支部前期實地調查了解,部分樓棟距離幼兒園較近,樓內居民不僅有老人和嬰兒還有上夜班的居民,音響聲音確實有很大影響。與幼兒園進行初步協商后,幼兒園負責人表示也有難處,由于幼兒園場地有限,孩子們又必須上戶外課,考慮居民反映也只能盡量調低音響音量,但還是不能完全解決,希望大家互相理解。由于問題不能徹底解決,大家約定到小區鄰里議事點好好溝通,商討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 經過討論,物業負責人和業委會代表表示,小區廣場面積大距離幼兒園也不遠,可以適當安排孩子到小區廣場上戶外課,幼兒園負責人表示會積極配合各方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來調整相關教學內容,盡量減少戶外教學,調整必要的戶外教學的地點和教學音響聲音,一定做到與周圍居民相互理解和諧相處,對此大家都表示贊同,通過大家的努力,各方意見達成一致,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感謝鄰里議事點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為我們解決了煩心事,這種多方聯動的機制效率高、作用大,值得推廣!”業主代表董老師深表感慨地說。近年來,錦繡苑社區和有關單位開展黨建聯建活動,建立紅色議事點,持續完善社區居委會、小區物業和小區業委會多方聯動機制,不斷深化紅色議事協商議事功能。 近些年,江口街道秉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理念,堅持黨建引領、不斷探索推動多元參與、協商議事、智慧服務的基層治理模式,以建設有品質、有溫度的紅色家園為目標,以“風車轉動、錦繡同行”基層治理創新項目為牽引,構建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共享的治理共同體。把一些問題和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不激起重大矛盾,避免矛盾轉化升級,全力實現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的工作目標,以實際行動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葛俊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