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半個多月,上海雜技團推出的雜技劇《天山雪》經歷了一場橫跨上海的“拉練”: 4月21日,完成奉賢區的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試演; 4月25日,完成位于靜安區的上海大寧劇院試演; 5月 6 日,完成位于松江區上海保利云間劇院試演。 每一場試演背后,就是動輒一周的封閉合成。而再往前推,團隊還前往太倉完成了最初階段的彩排。這半個多月,最晚排練到凌晨三點多,早晨又是八點繼續,其強度與壓力可想而知。 之所以輾轉滬上多家劇場、甚至是遠郊劇場試演,一方面由于上海演出市場全面復蘇,令市中心劇場早早爆滿;另一方面,上海雜技團對于此次新作推出十分重視,希望通過多個劇場多方觀眾的意見,進一步完善作品。 而5月6日晚,雜技劇《天山雪》的最后一次試演,也迎來了本階段收官的最重要的一批觀眾——來自全國各地雜技界、文藝界專家、學者、劇團掌門人等60多人,為這部將于10月正式亮相作品把脈。次日一大早,帶著前一晚觀演的熱烈氛圍與冷靜思考,他們又來到上海市文聯文藝會堂,為該劇專家研討會,貢獻真知灼見。 與會者認為,盡管還在試演階段,《天山雪》已具備成為舞臺精品的基礎。從《戰上?!返健稌r空之旅2》再到《天山雪》,上海雜技團四年三部大型舞臺新作的速度和質量,令人驚喜于欣慰。在接下來的打磨中,如何進一步優化梳理故事線索、塑造鮮活動人的舞臺人物形象,與提煉雜技語匯,成為首演前劇組需要進一步攻堅的關鍵所在。 “演出結束后,我和邊發吉(中國雜技家協會主席)俞亦綱(《天山雪》藝術總監)他們幾位聊到凌晨兩點。等他們走后,我一個人又想了好久,一直到凌晨五點多才睡下”。會上,原中國雜技團團長、原北京雜協主席李恩杰的感慨,引起在場不少專家和從業者的共鳴。一部劇好不好,先要看它有沒有引起大家的表達欲和思考沖動。而李恩杰深夜輾轉的幾個小時,就在為該劇如何優化敘事與技巧,給出自己的答案。 之所以給出如此用心具象的建議,來自于他作為從業者對于上海雜技人銳意進取的動容與感佩?!皡⒓舆@個劇的討論,第二次研討會的時候我說了一句話,上海雜技團在《戰上?!诽幵谧罡邷氐臒岫鹊臅r候,緊接著推出這部戲,本身就是上海雜技團的一種勇敢。因為大家不免要和《戰上?!愤M行比較,這部戲,上海雜技團一部新的作品,在大家的心目當中一定是不能低于《戰上?!返??!?/p> 不低于《戰上?!?,是業界與觀眾對上海雜技人寄予的厚望??芍挥袇⑴c其中的人才知道有多難。 同為雜技人,中國雜技團有限公司創意總監、中雜協專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孫力力個中區別:“《戰上?!肥巧虾ks技團積累了很多年的優秀節目(排演而成),《天山雪》離《戰上?!罚▌撟鲿r間)太近了,可它一出來又幾乎都是新節目。不是節目種類新,是演員練得功夫新。我是專業雜技教師,一個節目的功力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積累。所以我覺得《天山雪》最不容易的一點,也是最可喜的一點,就是上海雜技團從上至下,包括演員、學員,他這個拼勁特別可怕,一般團不敢做。它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十七八項(節目),上海雜技團的這種干勁了不起?!?/p> 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吳孝明也肯定了滬疆兩地雜技人銳意進取的精神。他說:“這部劇的誕生標志著上海雜技團不滿足于現狀,敢于挑戰自我,不重復自己,一個重大的決心和毅力?!?/p> 與《戰上?!繁容^的同時,不少專家也指出《天山雪》以“經濟援疆、文化援疆”為主題的舞臺創作稀缺性。文藝評論家毛時安則感慨:“上海雜技團又給上海人民,給中國的雜技界,也給中國的舞臺藝術增添了一抹新的亮色,(創作民族團結題材)是我們文化工作者、藝術家應該有的擔當和意識?!?/p> 浙江音樂學院藝術與文化管理高等研究院院長林宏鳴也指出,“《天山雪》的立意和挑戰有多大,它的意義和價值就有多大。但是反過來,它的意義和價值有多大,它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就有多大。所以這是一塊硬骨頭。選擇這個題材,選擇這段歷史,就給自己出了一個難題?!?/p> 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陳東也贊賞:“我們今天終于有了從援疆走向潤疆做了雜技劇,用雜技劇來紀念這段歷史,還原這段歷史,展望未來。 肯定與贊賞之余,與會專家也為作品的修改提高給出更多建議。 中國雜技家協會主席邊發吉則以“調整結構,改變節奏,明確主線,減法不湊”16字為綱,圍繞劇情節奏、內容,舞臺表現手法,甚至舞美服裝等方方面面,給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建言。最后他鼓勵所有的主創,“這個戲基本是成功了,我們還得君子自強不息。藝術得來太不容易了,整個戲空間比《戰上?!愤€要大,不掉幾斤肉,掉幾斤眼淚,好作品出不來,誰也不是憑空掉下來的,辦法總比困難多?!?/p> 一部兩個多小時的雜技劇,引發的思考和追問是多樣的,而其背后,都關乎滬疆雜技人臺前幕后攜手合作,探索雜技語匯“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當代舞臺呈現民族團結史詩的題中之義。 據介紹,雜技劇《天山雪》預計將于今年10月迎來正式首演,并有望在次月赴新疆進行文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