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33歲的農村姑娘鄧小燕是5月4日獲頒“五四獎章”的杰出青年中的一位。八年前,她放棄沿海地區的工作,返鄉創業。歷經困難和挑戰,這個敢想、敢干、敢闖的“小燕子”,讓家鄉的“東寶貢米”走出了大山,也讓鄉親們過上了好日子。她的創業故事正帶動著更多家鄉青年加入鄉村振興的發展中。 再過4個月,四川廣元的稻米就將進入成熟期。行走在田間的鄧小燕正用短視頻記錄田里秧苗的生長狀況,分享給網友,吸引更多人在線購買他們種植的稻米。 東寶鎮是有名的“貢米之鄉”,種植稻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由于地理氣候條件優越,這里所產的大米糯性強、口感好。 那一碗稻米飯香是熟悉的家鄉味道,也是鄧小燕一直的牽掛。2015年,在珠海生活了三年,已經有穩定工作的鄧小燕決定回鄉創業,讓“東寶貢米”走出大山,讓老鄉們都能從種稻米中獲益。 由于缺乏農業種植知識和經驗,這只沖勁十足的“小燕子”剛飛回大山就碰了壁。創業第一年,鄧小燕帶頭試種的50畝再生稻全部失敗。 不服輸、敢嘗試的鄧小燕決定從頭再來。她跟著老鄉一起下田插秧,請來農業技術專家,選取更適宜的優質稻種,采用先進的覆膜育秧技術……第二年,鄧小燕試種的水稻大獲豐收。八年里,當初那個分不清田里的韭菜和麥苗的“小燕子”,早已變身精通農活兒的“老把式”。 經過不斷地探索實踐,鄧小燕以“東寶貢米”的核心產區雙西村為示范,成立農業公司,統一品種、統一管護、統一收購,開啟規?;N植優質水稻之路。八年里,帶領村民種植優質水稻超過1萬畝,覆蓋8鎮19村,帶動2000多名群眾年均增收1.2萬元。2020年,鄧小燕被鄉親們選為東寶鎮雙西村黨支部委員、村委會委員。 好稻米要賣上好價格,就要不斷拓展銷路?;剜l創業的第三年,鄧小燕就組建銷售團隊,通過線上線下融合銷售模式把東寶貢米推向全國市場。如今,鄧小燕帶貨的直播間里,除了東寶貢米,還有劍門關土雞、紅心獼猴桃、青川木耳等60多款當地特色農產品,每年銷量高達5000余噸。這些年,鄧小燕還依托電商平臺的優勢,幫助四川其他偏遠的山區解決農產品滯銷的難題。 互聯網給深山里的寶貝插上了飛出去的“翅膀”。直播和短視頻也成了小燕要挑戰的“新農活”。在小燕的視頻里,有火熱的田間勞動,有背著背簍、翻山越嶺來趕集的阿公阿婆,有村里新建的房、新修的路……在小燕的視頻里,處處可見今日鄉村的新變化。 在鄧小燕的影響下,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家鄉,加入鄉村振興的發展中。這個月,回鄉創業的“95后”大學生母沿海和團隊組建的集育秧、烘干、倉儲、農業社會化服務為一體的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就要投入使用了,將為附近6個行政村的1萬余畝糧油生產提供綜合服務。 返鄉八年里經歷過不少艱辛,小燕說,讓她堅持下來最大的底氣是家鄉的好山好水好糧食,更是黨和國家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好政策。八年的收獲,就像家鄉的稻米,是一種扎進泥土里,努力生長、結實又飽滿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