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看似小事,舉手之勞,誰都能做到,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這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卻進展不順,成為國之難題。 垃圾分類難,到底難在何處,筆者認為,難在知行不一,難在知而不為,難在還沒有打通知到行這個堵點,還沒有暢通行這個最后一公里。 2023年5月24日,據《北京日報》報道,市民垃圾分類知曉率和參與率均達到98%以上,知這篇文章,可以講是做到了家喻戶曉。家庭廚余垃圾分出率穩定在18%以上,雖然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行這篇文章與知曉率和參與率相比,還是相差甚遠。筆者曾留心觀察附近多個小區垃圾集中投放點,為垃圾分類的現狀感到擔憂。 為何知行不一?一些地方在垃圾分類管理上還是存在形式主義搞運動式,工作不實,面子工程多,重宣傳輕落實,重搞有獎活動輕抓日常管理,因此往往是雨過地皮濕,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落實不到位,難以產生實際效果。 怎樣才能實現知行合一?垃圾分類是低碳生活新時尚,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文明習慣。常言知易行難,形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不懈努力,需要久久為功。因此,垃圾分類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力戒形式主義和面子工程。 垃圾分類,社會上還存在一種不好的現象,不是不會,而是不為之,如搞活動有獎品就分類,這是一個認識上誤區,必須澄清。做好垃圾分類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職責和義務,沒有旁觀者局外人,都是當事者,都是責任人。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垃圾分類貴在知行合一,關鍵在行動。如何破解知行不一,做好行這篇文章,筆者有如下兩點建議: 一是抓重點,以點帶面。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干部居住比較集中的小區,帶頭抓落實?!笆澜缟吓戮团隆J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八項規定為什么能夠令行禁止,是因為認真二字。垃圾分類亦是如此,如果要求小區每一名黨員干部必須認真履行垃圾分類職責,相信一定會做好。一個小區垃圾分類做好了,會產生示范作用和輻射效應,會促進一個區域垃圾分類有效開展。 二是抓落實,倒逼分類。既然垃圾分類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職責,那么小區的每一個居民有義務有責任做好垃圾分類。在社會文明素質還滯后于垃圾分類要求的環境下,應該發揮好社會力量的倒逼作用,如堅持開展用好守桶員制度,把宣傳融入到落實中,不分類不讓投放,相信只要工作細致周到負責,一定會得到居民的理解支持。時間能見證一切,如果長年堅持不懈,那么居民垃圾分類的習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劉四建) |